白日每不归,青阳时暮矣。
茫茫吾何思,林卧观无始。
众芳委时晦,鶗鴂鸣悲耳。
鸿荒古已颓,谁识巢居子。
茫茫吾何思,林卧观无始。
众芳委时晦,鶗鴂鸣悲耳。
鸿荒古已颓,谁识巢居子。
译文
白天的太阳总是不来到人间,现在已经到了晚春时节。
望着这茫茫天地我在想些什么呢?归隐山林卧看宇宙妙道。
在这晦暗时节百花纷纷凋谢,杜鹃悲鸣声声入耳。
远古的浑朴世风已衰颓,有谁能认识那高士巢父?
注释
青阳:春天的别称。
众芳:百花。
鶗鴃(tí jué):即杜鹃鸟。
巢居子:即传说中尧时隐士巢父。
资料来源
1 .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11-212
2 .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3-25
3 . 王 岚.陈子昂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4:1-59
本首诗是组诗《感遇诗三十八首》中的第七首。传统说法认为这组诗是陈子昂年轻时期的作品,而近现代学者多认为它们不是一时一地之作,整个作品贯穿于诗人的一生,而作于后期的较多。各篇所咏之事各异,创作时间各不相同,应当是诗人在不断探索中有所体会遂加以纪录,积累而成的系列作品。其中其三、其三十五作于垂拱二年(686),其二十九作于垂拱三年(687)。
资料来源
1 . 王 岚.陈子昂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4:1-59
2 . 宇文所安.初唐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148-180
白日每不归,青阳时暮矣。
青阳:春天的别称。
茫茫吾何思,林卧观无始。
众芳委时晦,鶗(tí)鴂(jué)鸣悲耳。
众芳:百花。鶗鴃:即杜鹃鸟。
鸿荒古已颓,谁识巢(cháo)居子。
巢居子:即传说中尧时隐士巢父。
资料来源
1 .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11-212
2 .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3-25
3 . 王 岚.陈子昂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4:1-59
白日每不归,青阳时暮矣。
白天的太阳总是不来到人间,现在已经到了晚春时节。
茫茫吾何思,林卧观无始。
望着这茫茫天地我在想些什么呢?归隐山林卧看宇宙妙道。
众芳委时晦,鶗鴂鸣悲耳。
在这晦暗时节百花纷纷凋谢,杜鹃悲鸣声声入耳。
鸿荒古已颓,谁识巢居子。
远古的浑朴世风已衰颓,有谁能认识那高士巢父?
资料来源
1 .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11-212
2 .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3-25
3 . 王 岚.陈子昂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4:1-59
白日每不归,青阳时暮矣。
茫茫吾何思,林卧观无始。
众芳委时晦,鶗鴂鸣悲耳。
鸿荒古已颓,谁识巢居子。hrshangxi 本首诗是组诗《感遇诗三十八首》中的第七首。传统说法认为这组诗是陈子昂年轻时期的作品,而近现代学者多认为它们不是一时一地之作,整个作品贯穿于诗人的一生,而作于后期的较多。各篇所咏之事各异,创作时间各不相同,应当是诗人在不断探索中有所体会遂加以纪录,积累而成的系列作品。其中其三、其三十五作于垂拱二年(686),其二十九作于垂拱三年(687)。
茫茫吾何思,林卧观无始。
众芳委时晦,鶗鴂鸣悲耳。
鸿荒古已颓,谁识巢居子。hrshangxi 本首诗是组诗《感遇诗三十八首》中的第七首。传统说法认为这组诗是陈子昂年轻时期的作品,而近现代学者多认为它们不是一时一地之作,整个作品贯穿于诗人的一生,而作于后期的较多。各篇所咏之事各异,创作时间各不相同,应当是诗人在不断探索中有所体会遂加以纪录,积累而成的系列作品。其中其三、其三十五作于垂拱二年(686),其二十九作于垂拱三年(687)。
资料来源
1 . 王 岚.陈子昂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4:1-59
2 . 宇文所安.初唐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148-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