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方
孙思邈《千金要方》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共30卷,是综合性临床医著。唐朝孙思邈所著,约成书于永徽三年(652年)。该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
古书籍
医家类
子部
序
诸论
妇人方上
妇人方中
妇人方下
上少小婴孺方上
上少小婴孺方下
上七窍病
风毒香港脚方
治诸风方
伤寒方上
伤寒方下
肝脏
胆腑方
心脏方
小肠腑方
脾脏方
胃腑方
肺脏方
大肠腑方
肾脏方
膀胱腑方
消渴淋闭方
痈肿毒方
痔漏方
解毒杂治方
备急方
食治方
养性
脉法
针灸上
针灸下
目录
001 序
002 论大医习业第一
003 论大医精诚第二
004 论治病略例第三
005 论诊候第四
006 议处方第五
007 论用药第六
008 论合和第七
009 论服饵第八
010 论药藏第九
011 求子第一
012 妊娠恶阻第二
013 养胎第三
014 妊娠诸病第四
015 产难第五
016 子死腹中第六
017 逆生第七
018 胞胎不出第八
019 下乳第九
020 虚损第十
021 虚烦第十一
022 中风第十二
023 心腹痛第十三
024 恶露第十四
025 下痢第十五
026 淋渴第十六
027 杂治第十七
028 补益第十八
029 月水不通第十九
030 赤白带下崩中漏下第二十
031 月经不调第二十一
032 序例第一
033 初生出腹第二
034 惊痫第三
035 客忤第四
036 伤寒第五
037 咳嗽第六
038 癖结胀满第七
039 痈疽瘰第八
040 小儿杂病第九
041 目病第一
042 鼻病第二
043 口病第三
044 舌病第四
045 唇病第五
046 齿病第六
047 喉病第七
048 耳疾第八
049 面药第九
050 论风毒状第一
051 汤液第二
052 诸散第三
053 酒醴第四
054 诸膏第五
055 论杂风状第一
056 诸风第二
057 贼风第三
058 偏风第四
059 风痱第五
060 风懿第六
061 角弓反张第七
062 风痹第八
063 伤寒例第一
064 辟温第二
065 伤寒膏第三
066 发汗散第四
067 发汗汤第五
068 发汗丸第六
069 宜吐第七
070 宜下第八
071 发汗吐下后第九
072 伤寒杂治第十
073 劳复第十一
074 百合第十二
075 伤寒不发汗变成狐惑第十三
076 伤寒发黄第十四
077 温疟第十五
078 诊溪毒证第十六
079 肝脏脉论第一
080 肝虚实第二
081 肝劳第三
082 筋极第四
083 坚症积聚第五
084 胆腑脉论第一
085 胆虚实第二
086 咽门论第三
087 髓虚实第四
088 风虚杂补酒煎第五
089 吐血第六
090 万病丸散第七
091 心脏脉论第一
092 心虚实第二
093 心劳第三
094 脉极第四
095 脉虚实第五
096 心腹痛第六
097 胸痹第七
098 头面风第八
099 小肠腑脉论第一
100 小肠虚实第二
101 舌论第三
102 风眩第四
103 风癫第五
104 惊悸第六
105 好忘第七
106 脾脏脉论第一
107 脾虚实第二
108 脾劳第三
109 肉极第四
110 肉虚实第五
111 秘涩第六
112 热痢第七
113 冷痢第八
114 疳湿痢第九
115 小儿痢第十
116 胃腑脉论第一
117 胃虚实第二
118 喉咙论第三
119 反胃第四
120 呕吐哕逆第五
121 噎塞第六
122 胀满第七
123 痼冷积热第八
124 肺脏脉论第一
125 肺虚实第二
126 肺劳第三
127 气极第四
128 积气第五
129 肺痿第六
130 肺痈第七
131 飞尸鬼疰第八
132 大肠腑脉论第一
133 大肠虚实第二
134 肛门论第三
135 皮虚实第四
136 咳嗽第五
137 痰饮第六
138 九虫第七
139 肾脏脉论第一
140 肾虚实第二
141 肾劳第三
142 精极第四
143 骨极第五
144 骨虚实第六
145 腰痛第七
146 补肾第八
147 膀胱腑脉论第一
148 膀胱虚实第二
149 胞囊论第三
150 三焦脉论第四
151 三焦虚实第五
152 霍乱第六
153 杂补第七
154 消渴第一
155 淋闭第二
156 溺血第三
157 水肿第四
158 疔肿第一
159 痈疽第二
160 发背第三
161 丹毒第四
162 瘾疹第五
163 瘭疽第六
164 九漏第一
165 空青商陆散
166 肠痈第二
167 五痔第三
168 疥癣第四
169 恶疾大风第五
170 解食毒第一
171 解百药毒第二
172 解五石毒第三
173 蛊毒第四论
174 胡臭漏腋第五
175 脱肛第六
176 瘿瘤第七
177 阴第八
178 卒死第一
179 蛇虫等毒第二
180 诸般伤损第三
181 火疮等证第四
182 序论第一
183 果实第二
184 菜蔬第三
185 谷米第四
186 鸟兽第五
187 养性序第一
188 道林养性第二
189 居处法第三
190 按摩法第四
191 调气法第五
192 服食法第六
193 黄帝杂忌法第七
194 房中补益第八
195 平脉大法第一
196 诊五脏脉轻重法第二
197 指下形状第三
198 五脏脉所属第四
199 分别病形状第五
200 三关主对法第六
201 五脏积聚第七
202 阴阳表里虚实第八
203 何时得病第九
204 扁鹊华佗察声色要诀第十
205 诊五脏六腑气绝证候第十一
206 诊四时相反脉第十二
207 诊脉动止投数疏数死期年月第十三
208 扁鹊诊诸反逆死脉要诀第十四
209 诊百病死生要诀第十五
210 诊三部脉虚实决死生第十六
211 明堂三人图第一
212 手三阴三阳穴流注法第二(上)
213 足三阴三阳穴流注法第二(下)
214 针灸禁忌法第三
215 五脏六腑变化旁通诀第四
216 用针略例第五
217 灸例第六
218 太医针灸宜忌第七
219 太医针灸宜忌第七
220 头面第一
221 心腹第二
222 四肢第三
223 风痹第四
224 热病第五
225 瘿瘤第六
226 杂病第七
227 妇人病第八
228 小儿病第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