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佚名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 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目录
001 上古天真论 002 四气调神大论 003 生气通天论 004 金匮真言论 005 阴阳应象大论 006 阴阳离合论 007 阴阳别论 008 灵兰秘典论 009 六节藏象论 010 五藏生成 011 五藏别论 012 异法方宜论 013 移精变气论 014 汤液醪醴论 015 玉版论要 016 诊要经终论 017 脉要精微论 018 平人气象论 019 玉机真藏论 020 三部九候论 021 经脉别论 022 藏气法时论 023 宣明五气 024 血气形志 025 宝命全形论 026 八正神明论 027 离合真邪论 028 通评虚实论 029 太阴阳明论 030 阳明脉解 031 热论 032 刺热 033 评热病论 034 逆调论 035 疟论 036 刺疟 037 气厥论 038 咳论 039 举痛论 040 腹中论 041 刺腰痛 042 风论 043 痹论 044 痿论 045 厥论 046 病能论 047 奇病论 048 大奇论 049 脉解 050 刺要论 051 刺齐论 052 刺禁论 053 刺志论 054 针解 055 长刺节论 056 皮部论 057 经络论 058 气穴论 059 气府论 060 骨空论 061 水热穴论 062 调经论 063 缪刺论 064 四时刺逆从论 065 标本病传论 066 天元纪大论 067 五运行大论 068 六微旨大论 069 气交变大论 070 五常政大论 071 六元正纪大论 072 刺法论 073 本病论 074 至真要大论 075 著至教论 076 示从容论 077 疏五过论 078 徵四失论 079 阴阳类论 080 方盛衰论 081 解精微论 082 九针十二原 083 本输 084 小针解 085 邪气藏府病形 086 根结 087 寿夭刚柔 088 官针 089 本神 090 终始 091 经脉 092 经别 093 经水 094 经筋 095 骨度 096 五十营 097 营气 098 脉度 099 营卫生会 100 四时气 101 五邪 102 寒热病 103 癫狂 104 热病 105 厥病 106 病本 107 杂病 108 周痹 109 口问 110 师传 111 决气 112 肠胃 113 平人绝谷 114 海论 115 五乱 116 胀论 117 五癃津液别 118 五阅五使 119 逆顺肥瘦 120 血络论 121 阴阳清浊 122 阴阳系日月 123 病传 124 淫邪发梦 125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126 外揣 127 五变 128 本藏 129 禁服 130 五色 131 论勇 132 背俞 133 卫气 134 论痛 135 天年 136 逆顺 137 五味 138 水胀 139 贼风 140 卫气失常 141 玉版 142 五禁 143 动输 144 五味论 145 阴阳二十五人 146 五音五味 147 百病始生 148 行针 149 上隔 150 忧患无言 151 寒热 152 邪客 153 通天 154 官能 155 论疾诊尺 156 刺节真邪 157 卫气行 158 九宫八风 159 九针论 160 岁露论 161 大惑论 162 痈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