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曾国藩作为清代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对书信格式极为讲究,显示了他恭肃、严谨的作风。
目录
001 禀父母·谨守父亲保身之则
002 禀父母·痛改前非自我反省
003 致诸弟·明师益友虚心请教
004 禀父母·劝弟勿夜郎自大
005 致诸弟·劝弟谨记进德修业
006 致诸弟·劝弟切勿恃才傲物
007 禀父母·做事当不苟不懈
008 致诸弟·劝宜力除牢骚
009 致四弟·不宜露头角于外
010 致九弟·劝宜息心忍耐
011 致九弟·劝弟须保护身体
012 致九弟·做人须要有恒心
013 致九弟·言凶德有二端
014 致九弟·愿共鉴诫二弊
015 致九弟·注意平和二字
016 致四弟·必须加意保养
017 致九弟四弟·早起乃健身之妙方
018 致九弟·宜平骄矜之气
019 致九弟李弟·须戒傲惰二字
020 致四弟·用药须小心谨慎
021 致四弟·不宜非议讥笑他人
022 致九弟季弟·做人须清廉谨慎勤劳
023 致九弟季弟·必须自立自强
024 致九弟·望勿各逞己见
025 致九弟季弟·治身宜不服药
026 致九弟季弟·服药不可大多
027 致四弟·劝弟须静养身体
028 致四弟·与官相见以谦谨为主
029 致九弟·述治事宜勤军
030 致九弟·只问积劳不问成名
031 致九弟·万望毋恼毋怒
032 致九弟·宜以自养自医为主
033 致九弟·凡郁怒最易伤人
034 致四弟·述养身有五事
035 致九弟·宜自修处求强
036 致九弟·时刻悔悟大有进益
037 致九弟·必须逆来顺受
038 禀父母·闻九弟习字长进
039 禀父母·教弟写字养神
040 禀父母·劝两弟学业宜精
041 致诸弟·述求学之方法
042 致诸弟·读书宜立志有恒
043 致诸弟·勉励自立课程
044 致诸弟·讲读经史方法
045 致六弟·述学诗习字之法
046 致诸弟·劝述孝悌之道
047 致诸弟·温经更增长见识
048 致诸弟·勿为时文所误
049 禀父母·教弟注重看书
050 致诸弟·必须立志猛进
051 致诸弟·读书必须有恒心
052 致诸弟·按月作文寄京
053 致诸弟·评文字之优劣
054 致四弟·读书不可太疏忽
055 致四弟·宜劝诸侄勤读书
056 致四弟九弟·宜居家时苦学
057 致九弟·讲求奏议不迟
058 致四弟九弟·谆嘱瑞侄用功
059 致四弟九弟·述为不学有四要事
060 禀父母·述家和万事兴
061 禀父母·教弟以和睦为第一
062 致诸弟·教弟婚姻大事须谨慎
063 禀父母·勿因家务过劳
064 禀叔父母·勿因劳累过度
065 致诸弟·无时不想回家省亲
066 致诸弟·告诫弟弟要清白做人
067 致诸弟·述改建祖屋之意见
068 致诸弟·拟定于明年归家探亲
069 致诸弟·迎养父母叔父
070 谕纪泽·料理丧母之后事离京
071 谕纪泽·携眷赶紧出京
072 谕纪泽·家眷万不可出京
073 谕纪泽·勤通书信不必挂念
074 谕纪泽·家眷在京须一切谨慎
075 致诸弟·在家宜注重勤敬和
076 致诸弟·勿使子侄骄奢淫佚
077 谕纪泽·宜教家人勤劳持家
078 致四弟·宜常在家侍侯父亲
079 致四弟·不宜常常出门
080 致四弟·得两弟为帮手
081 致九弟·归家料理祠堂
082 致四弟季弟·在家里注重种蔬等事
083 致诸弟·宜兄弟和睦又实行勤俭二字
084 致诸弟·述家庭不可说利害话
085 致诸弟·述六弟妇治家贤慧而命最苦
086 致诸弟·述起屋造祠堂
087 致四弟·治家有八字诀
088 致四弟·居乡要诀宜节俭
089 致九弟季弟·做后辈宜戒骄横之心
090 致四弟·教子侄宜戒骄奢佚
091 致四弟·教子侄做人要谦虚勤劳
092 致四弟·教子弟去骄气惰习
093 致四弟·教子弟牢记祖训八字
094 致四弟·教弟必须爱惜物力
095 致四弟·惜福贵乎勤俭
096 致九弟·欣悉家庭和睦
097 致四弟·教子勤俭为主
098 致四弟·宜以耕读为本
099 禀祖父母·述告在京无生计
100 禀祖父母·述京中窘迫状
101 禀父母·筹划归还借款
102 禀父母·借银寄回家用
103 禀父母·在外借债过年
104 禀父母·家中费用窘迫
105 禀祖父母·要叔父教训诸弟以管家事
106 禀祖父母·无钱寄回家
107 禀父母·寄银还债济人
108 致诸弟·取款及托带银
109 禀父母·送参冀减息银
110 禀父母·取借款须专人去
111 禀父母·在京事事节俭
112 禀叔父母·托人带银两归家
113 致诸弟·家中务请略有积蓄
114 谕纪泽·托人带银至京
115 致诸弟·带归度岁之资
116 致九弟·述捐银作祭费
117 致九弟·劝捐银修祠堂
118 禀祖父母·请给族人以资助
119 禀祖父母·先馈赠亲戚族人
120 致诸弟·述接济亲戚族人之故
121 禀祖父母·赠亲戚族人数目
122 禀叔父母·请兑钱送人
123 致诸弟·节俭置田以济贫民
124 致九弟·顺便可以周济
125 致九弟·周济受害绅民
126 致四弟九弟·千里寄银礼轻义重
127 致四弟·送银子共患难者
128 致诸弟·交友拜师宜专一
129 致诸弟·必须亲近良友
130 禀叔父·不辞劳苦料理朋友的丧事
131 致诸弟·交友须勤加来往
132 致诸弟·切勿占人便宜
133 禀父母·述接待朋友之法
134 致九弟·患难与共勿有遗憾
135 致九弟·述挽胡润帅联
136 致九弟季弟·述有负朋友
137 禀祖父母·述与英国议和
138 禀父母·述盘查国库巨案
139 禀父母·具折奏请日讲
140 致诸弟·具奏言兵饷事
141 致诸弟·进谏言戒除骄矜
142 致诸弟·详述办理巨盗及公议粮饷事
143 致九弟季弟·以勤字报君以爱民二字报亲
144 致九弟·暂缓祭祀望溪
145 致季弟·述长江厘卡太多季弟左右
146 致九弟季弟·述筹办粤省厘金
147 致九弟·述抽本省之厘税
148 致九弟·处事修身宜明强
149 致诸弟·喜述大考升官
150 禀祖父母·报告荣升侍讲
151 禀祖父母·报告考差信
152 禀祖父母·报告补侍读
153 致诸弟·喜述得会试房差
154 致诸弟·喜述升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
155 禀父母·万望匆入署说公事
156 禀叔父母·报告升翰林院侍读学士
157 禀父母·敬请祖父换蓝顶
158 禀父母·拟为六弟纳监
159 禀父母·报告两次兼职
160 禀父母·请勿悬望得差
161 禀父母·附呈考差诗文
162 禀父母·贺六弟成就功名
163 禀父母·请敬接诰封轴
164 禀父母·不敢求非分之荣
165 禀父母·请四弟送归诰轴
166 禀父母·谨遵家命一心服官
167 致诸弟·述升内阁学士
168 致诸弟·喜述补侍郎缺
169 致诸弟·述奉旨为较射大臣
170 致诸弟·喜闻九弟得优贡
171 致九弟·为政切不可疏懒
172 致九弟·述弟为政优于带兵
173 致四弟·述坚守作战之困难
174 致九弟·述兄弟同获圣恩
175 致九弟·申请辞退一席
176 致九弟·述让纪瑞承荫
177 致九弟·述纪梁宜承荫
178 致九弟·述奏议乃为臣之事
179 致九弟·不必再行辞谢
180 致九弟·战事宜自具奏
181 致四弟·兄弟同蒙封爵
182 致四弟九弟·述应诏面陛之策
183 致诸弟·述营中急需人才
184 致诸弟·调彭雪琴来江
185 致九弟·催周凤山速来
186 致九弟·交人料理文案
187 致九弟·愧对江西绅士
188 致九弟·宜以求才为在事
189 致九弟·拟保举李次青
190 致九弟季弟·拟和陈射仙办大通厘金
191 致九弟·述告办事好手不多
192 致沅弟季弟·随时推荐出色的人
193 致九弟季弟·述杨光宗不驯
194 致沅弟季弟·嘱文辅卿二语
195 致九弟·宜多选好替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