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百三十二·鬼十七
作者:李昉、扈蒙、徐铉等 阅读次数:0
唐晅 萧正人 韦镒 赵夏日 茹子颜 刘子贡 刘平 萧颖士
唐晅
唐晅者,晋昌人也。其姑适张恭,即安定张辄(明钞本辄作轨。)之后。隐居滑州卫南,人多重之。有子三人,进士擢第。女三人,长适辛氏,次适梁氏,小女姑钟念,习以诗礼,颇有令德。开元中,父亡,哀毁过礼,晅常慕之,及终制,乃娶焉,而留之卫南庄。开元十八年,晅以故入洛,累月不得归。夜宿主人,梦其妻隔花泣,俄而窥井笑,及觉,心恶之。明日,就日者问之,曰:隔花泣者,颜随风谢;窥井笑者,喜于泉路也。居数日,果有凶信。晅悲恸倍常。后居数岁,方得归卫南,追其陈迹,感而赋诗曰:寝室悲长簟,妆楼泣镜台。独悲桃李节,不共夜泉开。魂兮若有感,仿佛梦中来。又曰:常时华堂静,笑语度更筹。恍惚人事改,冥寞委荒丘。阳原歌薤露,阴壑悼藏舟。清夜庄台月,空想画眉愁。是夕凤露清虚,晅耿耿不寐。更深,悲吟前悼亡诗。忽闻暗中若泣声,初远,渐近。晅惊侧,觉有异,乃祝之曰:偿是十娘子之灵,何惜一相见叙也?勿以幽冥,隔碍宿昔之爱。须臾,闻言曰:儿郎张氏也,闻君悲吟相念,虽处阴冥,实所恻怆。晅君诚心,不以沉魂可弃,每所记念,是以此夕与君相闻。晅惊叹,流涕呜咽曰:在心之事,卒难申叙。然须一见颜色,死不恨矣。答曰:隐显道隔,相见殊难。亦虑君亦有疑心,妾非不欲尽也。晅词益恳,誓无疑贰。俄而闻唤罗敷取镜,又闻暗中飒飒然人行声,罗敷(取镜又闻暗中飒飒然人行声罗敷十四字原缺,据明钞本、陈校本补。)先出前拜。言:娘子欲叙夙昔,正期与七郎相见。晅问罗敷曰:我开元八年,典汝与仙州康家。闻汝已于康家死矣,今何得在此?答曰:被娘子赎来,今看阿美。阿美即晅之亡女也。晅又恻然。须臾命灯烛,立于阼阶之北。晅趋前,泣而拜,妻答拜,晅乃执手,叙以平生。妻亦流涕谓晅曰:阴阳道隔,与君久别,虽冥寞无据,至于相思,尝不去心。今六合之日,冥官感君诚恳,放儿暂来。千年一遇,悲喜兼集。又美娘又小,嘱付无人。今夕何夕,再遂申款。晅乃命家人列拜起居。徙灯入室,施布帷帐。不肯先坐,乃曰:阴阳尊卑,以生人为贵,君可先坐。晅即如言。笑谓晅曰:君情既不易平生,然闻已再婚,新故有间乎?晅甚怍。妻曰:论业君合(陈校本合作命。)再婚。(新故有间乎晅甚怍妻曰论业君合再婚十六字原缺,据明钞本、陈校本补。)君新人在淮南,吾亦知甚平善。因语人生修短,固有定乎?答曰:必定矣。又问:佛称宿因(陈校本因作缘。)不谬乎?答曰:理端可鉴,何谬之有?(又问佛称宿因不谬乎答曰理端可鉴何谬之有十九字原缺,据明钞本、陈校本补。)又问:佛与道孰是非?答曰:同源异派耳。别有太极仙品,总灵之司,出有入无之化,其道大哉。其余悉如人间所说。今不合具言,彼此为累。晅惧,不敢复问。因问:欲何膳?答曰:冥中珍羞亦备,唯无浆水粥,不可致耳。晅即令备之。既至,索别器,摊之而食,向口如尽。及撤之,粥宛然。晅悉饭其从者,有老姥,不肯同坐。妻曰:倚是旧人,不同群小。谓晅曰:此是紫菊妳,岂不识耶?晅方记念。别席饭。其馀侍者,晅多不识,闻呼名字,乃是晅从京回日,多剪纸人奴婢,所题之名。问妻,妻曰:皆君所与者,乃知钱财奴婢,无不得也。妻曰:往日常弄一金镂合子,藏于堂屋西北斗栱中,无有人知处。晅取果得。又曰:岂不欲见美娘乎,今已长成。晅曰:美娘亡时襁褓,地下岂受岁乎?答曰:无异也。须臾,美娘至,可五六岁。晅抚之而泣,妻曰:莫抱惊儿。罗敷却抱,忽不见。晅令下帘帷,申缱绻,宛如平生。晅觉手足呼吸冷耳。又问:冥中居何处?答曰:在舅姑左右。晅曰:娘子神灵如此,何不还返生?答曰:人死之后,魂魄异处,皆有所录,杳不关形骸也。君何不验梦中,安能记其身也?儿亡之后,都不记死时,亦不知殡葬之处。钱财奴婢,君与则知。至如形骸,实总不管。既而绸缪夜深,晅曰:同穴不远矣。妻曰:曾闻合葬之礼,盖同形骸。至精神,实都不见,何烦此言也?晅曰:妇人没地,不亦有再适乎?答曰:死生同流,贞邪各异。且儿亡,堂上欲夺儿志,嫁与北庭都护郑乾观侄明远。儿誓志确然,上下矜闵,得免。晅闻抚然,感怀而赠诗曰:峄阳桐半死,延津剑一沈。如何宿昔内,空负百年心。妻曰:方见君情,辄欲留答,可乎?晅曰:曩日不属文,何以为词?妻曰:文词素慕,虑君嫌猜而不为。言志之事,今夕何爽?遂裂带题诗曰:不分殊幽显,那堪异古今。阴阳途自隔,聚散两难心。又曰:兰阶兔月钭,银烛半含花。自怜长夜客,泉路以为家。晅含涕言叙,悲喜之间,不觉天明。须臾,闻扣门声。翁婆使丹参传语:令催新妇,恐天明冥司督责。妻泣而起,与晅诀别,晅修启状以附之,整衣,闻香郁然,不与世同,此香何方得?答言:韩寿余香,儿来,堂上见赐。晅执手曰:何时再一见?答曰:四十年耳。留一罗帛子,与晅为念。晅答一金钿合子。即曰:前途日限,不可久留。自非四十年内,若于墓祭祀,都无益。必有相飨,但于月尽日、黄昏时,于野田中,或于河畔,呼名字,几尽得也。匆匆不果久语,愿自爱。言讫,登车而去,扬袂,(袂原作被,据明钞本改。)久之方灭。举家皆见,事见唐晅手记。(出《通幽记》)
萧正人
琅邪太守许诫言,尝言,幼时与中外兄弟,夜中言及鬼神。其中雄猛者,或言:吾不信邪,何处有鬼?言未终,前檐头鬼忽垂下二胫,胫甚壮大,黑毛且长,足履于地。言者走匿。内弟萧正人,沉静少言,独不惧,直抱鬼胫,以解衣束之甚急。鬼拳胫至檐,正人束之,不得升,复下,如此数四。既无救者,正人放之,鬼遂灭。而正人无他。(出《纪闻》)
韦镒
监察御史韦镒,自贬降量移虢州司户参军。镒与守有故,请开虢州西郭道。镒主之,凡开数里,平夷丘墓数百。既而守念镒,至湖按覆。有人至湖,告镒妻死。镒妻亡七日,召寺僧斋。镒神伤丧志,诸僧慰勉。斋罢,镒送僧出门,言未毕,若有所见,则揖僧退,且言曰:弟子亡妻形见。则若揖让酬答,至堂仆地,遂卒。人以为平夷丘墓之祸焉。(出《纪闻》)
赵夏日
宁王文学赵夏日,文章知名,以文学卒官。终后,每处理家事如平生,家内大小,不敢为非。常于灵帐中言,其声甚厉。第二子常见之,率常在宅。及三岁,令其子传语,遍别人,因绝去。(出《纪闻》)
茹子颜
吴人茹子颜,以明经为双流尉,颇有才识,善医方,由是朝贤多识之。子颜好京兆府博士,及选,请为之。既拜,常在朝贵家。及归学,车马不绝。子颜之娅张虚仪,选授梓州通泉尉。家贫,不能与其妻行。仍有债数万,请子颜保。虚仪去后两月余,子颜夜坐,忽檐间语曰:吾通泉尉张虚仪也,到县数日亡。今吾柩还,已发县矣。吾平生与君特善,赴任日,又债负累君。吾今亡,家又贫匮,进退相扰,深觉厚颜。子颜问曰:君何日当至京,吾使人迎候。鬼乃具言发时日,且求食。子颜命食,于坐谈笑如故。至期,丧果至。子颜为之召债家,而归其负。鬼又旦夕来谢恩,其言甚恳,月余而绝。子颜亦不以介意。数旬,子颜亦死。(出《纪闻》)
刘子贡
京北人刘子贡,五月二十二日,在病热卒。明日乃苏,自言被录至冥司,同过者十九人。官召二人出,木括其头,加钉 焉,命击之,曰:此二人罪重,留,余者且释去。又引子贡历观诸狱,但空墙垣为数十院,不见人。(子贡历观诸狱但空墙垣为数十院不见人十七字原缺,据明钞本、陈校本补。)子贡问曰:此为何处?人曰:此皆地狱也。缘同光王生,故休罪人七日,此中受罪者暂停。若遇其鼓作,罪人受苦,可惊骇耳目。子贡娶于难江县令苏元宗,见元宗于途,问之曰:丈人在生好善,何得在此?元宗曰:吾前生有过,故留。然事已办,今将生天,不久矣。又问:二子先死者何在?长者愿而信,死便生天,少儿贼而杀,见在地狱。又遇邻人季暐,暐曰:君为传语吾儿,吾坐前坐罪,大被拘留。为吾造观世音菩萨像一,写《妙法莲花经》一部,则生天矣。又遇其父慎,慎曰:吾以同光王生,故得假在外。不然,每日受罪,苦不可言。坐吾弹杀鸟兽故,每日被牛头狱卒,烧铁弹数千,其色如火,破吾身皮数百道,纳热弹其中。痛苦不可忍。又见身存者多为鬼。子贡以二十三日生,生七日,至二十九日又殂,遂不活矣。(出《纪闻》)
刘平
唐咸通中,有五经博士庐斝,得神仙补养之道。自言生于隋代,宿旧朝士,皆云童幼时见,奕世奉之,不穷其寿。安史之乱,隐于终南山中。其后或出或处,令狐绹喻以柱下漆园之事。稍从宦于京师。常言与处士刘平善。天宝中,居于齐鲁。尤善吐纳之术,能夜中视物,不假灯烛。安禄山在范阳,厚弊致于门下。平见禄山左右,常有鬼物数十,殊形诡状,持炉执盖,以为导从。平心异之,谓禄山必为人杰。及禄山朝觐,与平俱至华阴县。值叶法善投龙西岳,平旋见二青衣童子,乘虚而至。所谓禄山鬼物,皆弃炉投盖,狼狈而走。平因知禄山为邪物所辅,必不以正道克终。及禄山归范阳,遂逃入华山而隐。(出《剧谈录》)
萧颖士
兰陵萧颖士,为扬州功曹,秩满南游。济瓜洲渡,船中有二少年,熟视颖,相顾曰:此人甚似鄱阳忠烈王也。颖士即鄱阳曾孙。乃自款陈,二子曰:吾识尔祖久矣。颖士以广众中,未敢询访。俟及岸,方将问之,二子忽遽负担而去。颖士必谓非神即仙,虔心向嘱而已。明年,颖士比归,至于旴咍,方与邑长下帘昼坐,吏白云:擒获发冢盗六人。登令召入,束缚甚固,旅之于庭,二人者亦在其中,颖士大惊。(二人者亦在其中颖士大惊十一字原作颖士惊曰二人云非仙则神。据明钞本改。)因具述曩事。邑长即令先穷二子,须臾款伏,左验明著,皆云发墓有年。尝开鄱阳公塚,大获金玉。当门有贵人,颜色如生,年方五十许,须鬓斑白,僵卧于石塌,姿状正与颖士相类,无少差异。昔舟中相遇,又知萧氏,固是鄱阳裔也,岂有他术哉。(出《集异记》)
张果女 华妃 郭知运 王光本 幽州衙将 韦氏女 崔尚 河湄人 中官 王鑑 李令问 僧韬光 僧仪光 尼员智 杨元英
张果女
开元年间,易州司马张果的女儿,十五岁那年,得病死了。张果不忍把女儿葬在远处,就暂埋葬在东院房中。张果后来转任郑州长史,因为路太远来回运这女子不方便,就留在了这里。时间不长就有刘乙代替了他住在这里。刘乙的儿子常到这房子里来。太阳落山的时候他常在门外走动,有一天刘看见一个女子,容貌很美丽,从外面进来。刘以为她是个私奔的,就大胆地上前到女子身边去试探,双方都非常高兴,都有诚意,就一同留在卧房共住。女子感情缠绵,举止娴静温顺,刘非常怜爱她,以后每天日落就来到卧房,到天亮才离去,过了几个月,女子忽然对刘说:我是以前张司马的女儿,不幸早死,就近殡葬在这个楼阁,命里注定应当重新复活,与您融洽相处,过三天,您可以挖掘棺木,慢慢地等待气息,您千万不要无端地惊慌地悲伤。她指着她的葬地而离去。刘等到约定的日子非常高兴,自己与身边的一个奴仆在夜里挖掘墓地,深五、六尺,找到一个漆棺,慢慢地打开看看里面,见一个女子面容非常新鲜,四肢温软。衣服、头发、妆饰都没有损坏的地方,抬起她放在床上,微微有鼻气,不一会儿,嘴里也有气,用稀粥喂她,稍稍能下咽,等到天亮就复活了,渐渐能坐起来说话。过几天,刘才担心父母知道这回事,于是用练画不方便出楼阁作借口,常派人把饭菜送到楼阁中。刘乙疑心儿子有些怪异,趁儿子到楼阁外送客,偷偷地看他的房屋,忽然看见一个女子的那里,问她从哪里来,她全都告诉了刘乙。此时棺材还在床下。刘乙和妻子叹息说:这既然是阴间最感动人的事,为什么不尽快早使我们知道?于是将女子藏在堂屋中,儿子不见女子,很吃惊,父亲便对儿子说:这既是阴阳间特别的相会,是千载所没有的,告诉我又有什么伤害?你何必做得这么隐蔽。于是刘乙派人到郑州,把这件事全都报告给张果,借机请求成亲,女子的父母由悲哀转为惊喜,便约定日子同意成亲,于是刘乙的儿子和张果的女儿结为夫妻,之后生了几个孩子。
华妃
开元初,华妃得宠,生下庆三琮,死后葬在长安。到开元二十八年,有盗贼想要挖华妃墓,于是在原来坟墓的旁边一百多步的地方,伪筑了一个大坟墓,想要埋葬似的,又在坟内暗通地道,直通到原来的坟墓中。剖开棺木一看,她面容如活人,四肢都可以弯曲伸直,盗贼等恣行凌辱,还截断手腕拿下金钏,同时又割掉她的舌头,又害怕她托梦,把尸体侧立起来,而且在里面放上蜡烛,把棺内的珍宝全都取走了,不可胜数,都放在伪筑的坟墓中。于是在城中用辆车装上空棺材,等到日落,便住在墓中,取出各种东西放在魂车和送葬的车中,才这样遮掩着回来。在没等他们去送葬之前,庆王就梦见华妃披发裸体,悲伤哭泣而来说:盗贼挖了我的坟墓,再加上截断我的手腕,侮辱我,我的魂冤枉,怎么可以说出来,但是我一定等他在春明门毁败。于是详尽地说明了他们的形貌就离去了。庆王一向非常孝顺,忽然惊起流泪哭泣,第二天早晨入朝奏明情况,皇帝便召集京兆尹万年令调集精干人员去紧急捕捉盗贼。万年令等人专门等盗贼装上东西回去,再抓获。这些盗贼想要进入春明门,门吏呵止他们,就搜查车中,全是各种各样的宝物,全部抓获群盗,拷打他们,他们立即就招服了。逮捕了几十个人,都是些无品行的豪门亲戚子弟,庆王请求严惩他们为首的五个人,得以亲自报仇,皇帝答应了他。他把这五个人的五脏都拿出来,烹饪他们,用以祭典华妃,其余盗贼都在京兆门外公布名单斩首,改葬贵妃。庆王哀伤了三年。
郭知运
开元年中,凉州节度使郭知运出去巡察,离开凉州百里地,郭知运在驿站暴死,他的魂就离开了身体,让驿长锁住房门不打开,他的魂就返回府衙中,他的随从都不知道。郭知运回到家里四十多天,处理安排公私事结束,就派人去驿站迎回自己的尸体,棺到了以后,亲自看自己的尸体装殓,装殓完毕,就和家人告辞诀别,投身入棺,于是不再出现。
王光本
王光本,开元年时做洛州别驾,春季,刺史让王光本去县里,离家几天,王妻李氏突然死去。王光本得噩耗后返回洛州家中,后悔因没能亲自请医购药使妻子死去,认为是白白地死了,在那儿总是痛哭,哀痛感动了四邻。过了十多天,连部下所有人全都痛哭,光本因为太痛苦又放声痛哭一阵,忽然看见李氏从帏帐中走出来,穿着漂亮的衣服,有超过平常的美丽,王光本停止了痛哭,问她死的事,李氏说:我还没有离开这里,还在这个大堂,听到您痛哭,痛哭得很厉害,我在黄泉路上,倍加凄感,听人说,活人过于悲痛,使幽魂不安,我信了这句话,从此以后,不想让您象这样难过,而牵累阴间。于是李氏嘱咐家人,让女儿念经拜佛成尼姑,散放婢女为平民,件件事都有条理,过一顿饭左右时间,李氏对王光本说:人与鬼道路不同,不适合长久呆在这里,在这里会越来越遗憾。说完,进入堂中就不见了,儿女与其他人,只听见李氏说话,只有王光本看见罢了。
幽州衙将
开元年间,有个幽州衙将姓张的,他有妻子孔氏,生了五个孩子,后来死了。张后来又娶了个妻子李氏,她凶暴蛮横,虐待五个孩子,每天用鞭子打他们,五个孩子受不了过分的痛苦,就去他们母亲坟墓前哭泣,母亲忽然从坟墓里出来,抚摸她的孩子,悲痛哭泣了很久,于是在白布巾上写诗赠给张某说:不忿成故人,掩涕每盈巾。死生今有隔,相见永无因。匣里残妆粉,留将与后人。黄泉无用处,恨作冢中尘。有意怀男女,无情亦任君。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五个孩子得到诗,来献给他的父亲,他的父亲向连帅痛哭诉说这事,连帅听到这件事,又上报皇上。皇上下诏,判决李氏受刑一百然后流放到岭南去。张某的职事也被停止。
韦氏女
洛阳韦氏有一个女儿,容貌出众,年少就成了孤儿,和哥哥住在一起。邻居有个崔氏的儿子,偷偷看见韦氏的女儿,很喜欢她,用厚礼贿赂她的婢女,于是让她说明他的意思,并有赠送的礼品。女子也一向知道崔氏的儿子有风情,便答应他,约定在竹林间红亭之中见面。等候时忽然听到有脚步声,猜想崔某将要到了,于是上前赴约,突然就看见一个人,身长七尺,张嘴哆嗦嘴唇,目光如电光,直奔来抓她,女子奔跑惊叫,家人拿火把看看情况,只看见白骨落成一堆,血流满地,韦氏女的哥哥便拷问婢女,得到了情况真实后,杀了那个婢女,并且砍断了那里的竹子。
崔尚
开元年间,有个叫崔尚的,著有《无鬼论》,论述很有道理,已经成书。准备向上进献这书。忽然有个道士到他家门前,请求看看那本书。道士读完,对崔尚说:说理很严密,但是天地之间,如果说没有鬼,这是错误的。崔尚对他说:凭什么这么说?道士说:我就是鬼,怎么能说没有?您如果进献此书,一定会被鬼神杀害,不如烧了书。说完就不见了。同时失去那书。
河湄人
开元六年,有个乘船到河湄的人,看见岸边白骨,于是扔些吃的东西给它。不一会听到空中惭愧感谢之声,还有诗道:我本邯郸士,祗役死河湄。不得家人哭,劳君行路悲。
中官
有个中官在官坡馆住宿,脱去红外衣,盖着锦缎衣,灯下睡觉,忽然看见一个童子捧一杯酒,冲门而进,接着有三个人也都来到这里,都穿戴古代衣服、帽子,互相说着话:崔常侍来得怎么这样迟?不一会儿,又有一个人跟着进来,凄楚的样子有离别的情态,大概是崔常侍,最后一句就是崔常侍的词句。中官将要起来,四个人互相看了看,哀叹长啸而去,象风雨之声,等到再看那个门,关闩象原来的样子,只见酒樽和诗还在,中官很奇怪,天亮时馆吏说:乡里的人有个要见您的,丢了他的酒樽。中官拿出酒杯给他看,竟是他所丢失的,写的诗歌是:床头锦衾斑复斑,架上朱衣殷复殷。空庭朗月闲复闲,夜长路远山复山。
王鑑
兖州王鑑,性格刚直,无所惧怕,经常辱骂鬼神。开元年间,趁着酒醉骑马去了村庄,离城里三十里地,王鑑已有五六年不走这条路了,走了不到十里路,正赶上日落黄昏,高高的树林下出现一个妇人,她问王鑑去哪里,请他寄送一个包裹,就忽然不见了。王鑑便打开包裹一看,里面都是纸钱和白骨之类的东西,王鑑笑着说:蠢鬼戏弄你的老公。他就骑着马继续向前走,忽然遇到十多个人围着一堆火在烤火,当时天气很冷,天色已晚,王鑑下马也到那里去,说了刚才所见到的情况,却没有一个人应和的,王鑑看着他们,对着火的人一半没有头,有头的人都戴着面纱,王鑑惊恐,上马飞奔离去,天亮前,才到村庄,可村庄门已关上,不断地敲打也没人出来,于是大叫大骂。不一会儿,有一个奴仆开门,王鑑问道:奴婢们现在都在什么地方?王鑑让那奴仆拿出油灯,可是火光黯淡。王鑑大怒,想要鞭打奴仆,奴婢说:十天来,一个庄园七个人患病,一个接一个都死光了。王鑑问道:那你怎么样?奴仆回答道:我也已经死了。刚才听到郎君您呼叫,就站起来了。说完便忽然颠倒下去,就没有气了。王鑑非常恐惧,跑到别村住宿了,一年以后,他也发病死了。
李令问
李令问,开元年间做秘书监,以后提升为集州长史。令问喜好吃喝玩乐,以奢侈闻名天下。他烧烤驴肉、腌制鹅肉之类,招法狠毒地品其味道。天下讲究吃喝的人,没有不效法李监的,把这件事称为美谈。李令问到集州,患了疾病,过了很久,病重了。刺史因为他是名士,同时又是同一宗族,经常派人夜间打开城门,放李令问家人出入城门。刺史之子,曾经夜间和奴仆偷偷地出去游玩。到了城门,很远便看见几百名卫士,跟着一辆带火焰的车,正当街行进,便惊讶地问道:没听说有兵事,为什么来这些人?想要回奔告诉父亲,又探察他们所到的地方。不久已到了护城河,带火的车从水上经过,不曾被浸灭,才知道是鬼。跑着找到城门,城门已关闭,不能回家,于是逃奔到李令问屋里停留。进去以后,带火的车也到了李令问中门外,刺史的儿子虽然恐惧,仍然偷偷看外面。忽然听到屋里十多人念诵经书,穿铠甲的士兵在那里逗留了很久。有一个穿红衣服的鬼,一直连踢那个门闩,声如雷霆。读经书的声音也不停,带火的车也移上堂前的台阶,很远地看见屋中点着灯火,非常清静,还有十多个人侍候病人。穿红衣服的人,又戳坏了窗棂,那声音象刚才的一样,李令问左右的人都走散了,鬼从门那儿领着令问出来,于是把他放到带火的车中,群鬼簇拥着离去了。刺史的儿子回到屋里,陈述刚才的事。刺史第二天,派人问令问的病情,令问家里其他人没有敢站起来的,刺史使者叫喊他们才出来,说:昨夜被惊吓,到现在惊吓都没消除,令问尸体被鬼扔掉,在堂屋西北角停放在床下。家人才聚集而哭。
僧韬光
青龙寺僧和众、韬光,相互友好,韬光是富平人,将要回家,对和众说:我几个月不离开家,师傅如果去,一定去看望。和众答应他了。过了两个多月,和众去中都,路过富平,就去找韬光。和众日落时到了,离韬光居住的地方还很远,可韬光就亲自来迎接和众说:烦劳师傅找我,所以就来迎候您。走了一里多地,将要到家,对和众说:向北去就是我家,师傅只进去等我,我有一点事情,溜跶到村东,稍等候一会就当回来。说完已向东去,和众对此感到奇怪,自言自语道:他来迎候我,怎么会预先知道呢?想要到他家却扔下我,为什么这样无情?到了他家,敲他家门,韬光父亲哭着出来说:韬光师傅不幸,过世十多天,葬在村东北边,他常说您想来,遗憾不能见面。和众吊唁完毕,韬光父亲带他进入室内,在韬光常住的屋子里,和众对韬光父亲说:我刚才到村子里,可韬光师傅亲自迎接我来的,互相说着话,走一里多地,想要到您府上,他指着哪个是您家就向东去了,说要到村东,稍稍隔一会儿就当回来。我不知道是鬼,正好碰到您,才知道是鬼。韬光父母吃惊地对和众说:他既然答应回来,回来就当拦住他,我想看到他。于是深夜,韬光又来了,进入房内对和众说:我因贫困客居此地,没有什么给你们的。和众请求同坐,于是拉着他喊人。他的父亲和家里人一同到了,拿着蜡烛照亮,相貌、说话都是韬光。把他放到大罈子里,用盆盖上他,罈子里忽然有哀痛诉说声:我不是韬光师傅,是守墓的人。知道师傅您和韬光师傅很好,所以假装是韬光,如果不麻烦您,可容我鲁莽,放我回去吧。他家里人不打开盖子,罈子里的鬼就频繁请求诉苦。日出后拿开盖子,象急风吹走一样,可是和众也回去了,以后不再见到他。
僧仪光
青龙寺禅师仪光,修持极其高深。开元十五年时,有个朝士的妻子死了,请仪光到他家修福,仪光师傅住在他家几天,住在厢房,大加供养。风俗有人死了都要拜问巫师,巫师说出死煞出现的时日,怕有妨害举动,死人家大多出去躲避。那天夜里,这家人都从北门出去了,没有告诉禅师。禅师只在正屋里点灯念经,忽然看见有两个人侍奉他。快到半夜的时候,忽然听到正屋里有人站起来,有拿衣服开门的声音,有一个妇人走出正屋,就到厨房里准备吃的,打水弄火。师傅以为是家里主人,没有对此感到奇怪。等到快要天亮,妇人吃饭,端着盘子上前来,只戴着面纱,光着脚,又拜见说:烦劳师傅来到,现在家人都已出去,恐怕斋粥没准了,所以弟子起来给师傅送饭。师傅知道这是已亡之人,就接受她的进献。才祷告,祷告没完,听到正屋北门有声响,妇人恐惶,立即说:儿子来了。于是奔跑到正屋内,就听到有哭声,哭声停止,家里人拜见师傅,问他安否。看见盘里的粥,问师傅说:弟子们夜晚离开这里躲避灾祸,不让师傅知道,家里没有人,这粥是谁做的呢?师傅笑着不回答,屋内婢女惊讶地说:死了的人忽然夜间尸体横卧,手上有面迹,脚上沾有泥土,是为什么呢?师傅就指着所做的粥来告诉他,那家人非常惊讶。
尼员智
广敬寺有个尼僧叫员智,曾经和同伴,在终南山中欢度夏天归去。夏天月夜中,忽然传来一阵哭声,那声音宏大,很是悲凉。等哭声渐近到这里,竟是一个人,长八尺多,站在屋前,哭声不断。于是到了半夜,哭声很是幽咽低沉,泪流满面。尼僧等人潜心念经,毫无惧色,可哭着的人竟然不出言语就消失了。
杨元英
杨元英,武则天时做太常卿,开元年间,过世已有二十年,他的儿子因为到冶成坊削家,突然发现了他父亲坟墓中的剑。心里感到奇怪,问削家。怎么得到这把宝剑。答道:有个穿戴高贵衣服的人,他让人修理,说等到明天中午来取。杨元英的儿子料想是父亲给的,又怀疑父亲的坟墓被人挖开。到了第二天,他和弟弟一同去削师家里,等候那人,到了取剑时间,竟是他的父亲,骑着白马,穿的衣服都象活时穿的一样,有五六个随从。兄弟俩在道左出来拜见父亲,悲泣了很久,元英拿剑下马,引领两个儿子到偏僻的地方,分别交代了家里的事,最后问他们的母亲在家没有。他们说:合葬已十五年了。元英说:我当时不知道。再三叹息,对儿子说:我有公事,不能久住。明天,你们可以再到这,应当拿走一点钱财,帮助你们过艰辛的生活。儿子按期来到了,元英也到了,儿子拿到三百千银两,父亲告诫他们说:几天内一定要用完钱。说完要诀别离去。儿子们就跟随哭泣,元英又对儿子说:你们不懂这事,人鬼道路不一样,哪里有百年父子的呢?说完就急忙诀别离去,儿子跟着骑上马出走到东门,遥望父亲进入邙山中,又几十步忽然隐藏不见了。过几天,买东西把钱用光了,三天后,商人所得都变成了纸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