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于《春秋》者:对《春秋》有深湛研究的人。这里指西汉的董仲舒和东汉的何休,他们都是根据《公羊传》来研究《春秋》的“微言大义?的今文经学家。《春秋》,我国流传下来的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书,记载东周前半期的年间的历史(前—前),相传是孔子所作。
书契(气qì)以降:有文字记载以来。书契,文字。以降,以下。
世有三等: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说:“《春秋》分十二世为三等,有见,有闻,有传闻;有见三世,有闻四世,有传闻五世。”东汉何休又以衰乱、升平(安定)、太平释三世,他的《公羊解诂》说:“于所传闻之世,见治起于衰乱之中”;“于所闻之世,见治升平”;“至所见之世,著治太平”。下文把“世有三等”分为治世、乱世、衰世,是龚自珍自己的发挥。
才:人才。这句的意思说:三等社会的区分,都要从人才上来着眼。
差:极差,等级。
治世:阶级矛盾比较缓和的社会。
文:文采,外表,质(本质)的反面。类:类似,像。
名:名义上,实(内容)的反面。
这句的意思说:衰世在表面上看来,一切都还是很像治世。下面一句分成四个分句,都是对这种现象的揭露和讽刺。
杂:混乱。五色:青、赤、黄、白、黑,古代以这五种颜色为正色。
太素:朴素。这句的意思说:在衰世里,黑白是不分的,五色实际上可以废除,表面上倒很像是治世的崇尚朴素。
宫羽:我国五声音阶的第一音级和最后一音级。淆(姚yáo):混杂。五声:我国五声音阶的宫、商、角、徵(指zhǐ)羽五个音级,相当于简谱中的。铄(朔shuò):鎔化,消灭。
希声:无声。《老子》:“大音希声”(最大的声音,听来反而无声),此用其文。这句的意思说:衰世的声音是混乱的,五声干脆可以消灭,表面上就好像治世的大音无声一样。
道路:指一切社会行为均应遵循的途径。畔岸:指一切社会行为均应受其约束的界限。隳(灰huī):毁坏。
荡荡便(骈piān)便:即荡荡平平,平易的样子。《尚书洪范》:“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此用其文。这句的意思说:在衰世里,一切法律制度和道德准则都遭到破坏,统治阶级自由放纵,为所欲为,表面上就好像治世里的政治平易一样。
人心:老百姓的思想。混混:浑浊,糊糊涂涂。口过:失言,此外泛指言论。
不议:对政治无所非议。《论语季氏》:“天下有道,则庶人(老百姓)不议”,此用其文。才相:有才能的宰相。
史:史官。
阃(捆kǔn):本义是郭(外城)门的门限,这里借指阃外,泛指边疆。《史记冯唐列传》:“臣(冯唐)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车轮)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将:军事将领。
痒(详xiáng)序:学校。士:读书人。
垄(拢lǒng):泛指田间。
廛(蝉chán):市屋,泛指城市。
衢(渠qú):大路。
抑(益yì):转接连词。这里有“甚至于”的意思,下同。偷:偷东西的。
驵(葬上zǎng)掮客,市场上买卖的中间介绍人。
薮(叟sǒu)泽:水草丛生的源泊,泛指盗贼出没的地方。
鲜(显xiǎn):稀少。君子:指有品德的人。
小人:指品质不好的人。这一句是总结语,说明当时社会在清王朝的统治下,一切人才都被摧残将尽。而:这里作“假如”用。
督之:监视他。之,指示代词。
戮(陆lù):戕害,残害。
这句的意思是说,不是从肉体上,而是从精神思想上来摧残人才。
大夫:泛指朝廷高级官吏。
不宣于市:不由市政长官宣布。司市,主管城市政教刑法的最高长官。古代杀人之权由司市具体执行,故云。
不任受:不负责。
其法亦不及要(yāo)领:他们把戕害人才的方法也不是杀戮肉体。要领,即腰领。领,头领。古代杀人的方法多半是砍头或腰斩,故云。
徒戮其心:只是残害他的思想。
无渣滓(子zǐ)心:纯洁的思想。
乃以渐:却是采取渐进的方式。
或三岁:有的经过三年。
度(夺duò):思量,估计到。见:被。
早夜。号(豪háo)大声呼喊。求治:要求改良政治。
悖(贝bèi)悍(汉hàn)者:刚强敢反抗的人。悖,背叛。悍,强悍。
夫(扶fú):句首语气词,表示下面要进行议论。悖且悍:又悖又悍的人。且。连词。
且:副词,尚且。睊(绢juàn)然:侧目怒视的样子。眮(同tóng)然:张目怒视的样子。便己:有利于自己。便,利。
才不可问矣:这样一来,人才就不堪设想了。(指“才者”中的“悖悍者”,起而“求乱”。在作者看来,这既是封建统治阶级的致命威胁,又将毁灭人才自己,故云。)
向之伦:刚才那一班人。指上文那些代表统治阶级残害人才的“百不才”者。向,不久以前。伦,辈。
聒(瓜guā)有辞矣:就要振振有辞了。聒,聒耳,喧嚷;过去的本子都作“[上聒下心]”实是聒字古体([上銛下心][上銛下耳])的误写。有辞,有借口,有话说。这句的意思说:到那时,那些不才之辈就要有话说了(他们说,你看怎么样,不是我们要残害人才,而是这些不不消灭就会闹乱子)。
乱亦意不远矣:天下大乱的日子也不远了。
智者:聪明人,隐指作者自己。受:领受,指阅读。三千年:中国历史的约数。史氏:历史学家,主要指史官。
良史之忧:正直的史官所具有的忧国忧民之心。
庸(雍yōng):平庸,平凡。
其:代词,指上下文的“百不才者”,下同。
怜:爱。
这句意思说:智者忧虑人民平庸无才,就好像不才者忧虑有才会使众人害怕一样。智者所忧,惟恐天下无才;不才者所忧,则惟恐天下有才。
履(吕lǚ)霜之屩(qiāo):踏霜的草鞋。履,踩。屩,草鞋。
这句的意思说:当人们踩着霜的时候,自然会想到即将到来的坚冰,心理上不禁要感到更加寒冷。《易坤卦》:“履霜坚冰至。”此用其文。
戚:忧愁。飘摇:即“漂摇”,指雨漂风摇。这句的意思说:虽然天还没有下雨,但是鸟儿已经忧愁将风雨所倾荡。《诗经鸱鸮》描写一只母鸟诉说它的遭遇说:“予室翘翘(危险),风雨所漂摇。”此用其文。
痹(币bì):风湿病。痨:多指肺结核病。
殆(代dài)于痈疽(拥居yōng-jū):比红肿溃烂的大疮更危险。殆,危险。痈疽,生有肌肉上的大疮,先红肿,后溃烂,样子很可怕,但一般无生命危险。
萎:凋谢。华:花。
惨于槁(搞gǎo)木:比枯木还要憔悴。惨,憔悴。槁木,枯木。这里一连用了四个触目惊心的比喻,都是从已经呈现的衰乱现象中看出它更加危险的趋势暗示封建社会行将解体,进一步说明不才者所忧的结果和智者所忧的原因。下面一句仍旧回到人才问题上来总结全文。
三代:夏、商、周。神圣:天才的圣人,指禹、汤、文、武、周公、孔子(这是封建知识分子的传统看法)。
薄:鄙薄。谲(决juē)士:诡诈的知识分子。
豢(换huàn):豢养。驽(奴nǔ):无能的人。羸(雷léi):懦弱的人。
探世变也:这是因为他们深远地窥测到了世事的变化。
圣之至也:是通达事理的最高表现啊。圣,聪明通达事理。至,顶点。